头条中国史
几千年来,丧葬礼俗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。无论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,还是祈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享福祉,或是希望他们在冥界保佑生者平安、家运昌隆,丧葬礼仪都无不显现出人们对死亡的深刻关注。出生与死亡,这两件事常被视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,而其中死亡更是牵动着每个人的心。无论社会地位如何,贫富差异多大,人们通常都会尽力为逝者举办隆重的葬礼,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大办丧事,进行厚葬。帝王贵族更是如此,厚葬重殓成为他们最后的荣耀。
就拿始皇帝嬴政来说,他的身份显赫,从即位开始,便在骊山修建自己的陵墓。随着统一六国,他动员了超过70万的刑徒参与建筑工程,而这还不包括负责运送食物和建筑材料的劳工。丧葬礼仪被如此重视,使得古墓成为了考古学家研究古代文物的重要“宝库”。每一座墓葬的发掘,都能为研究丧葬文化、民俗传统及当时历史提供珍贵的线索。
展开剩余83%2013年4月,贵州遵义市的工人在建设中桥水库时,意外发掘了一座名为“挨河古墓”的古墓,原本只是一次简单的抢救性发掘,却意外揭开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发现!这座古墓的出土物非常丰富,发掘出了完整的随葬器物,其中包括39件精美的南宋金银器和玉器,甚至连棺椁的钉子都是纯金铸成。这是贵州地区首次出土南宋金银器,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消息一经传出,立即轰动了国内考古界,大家都在猜测墓主的身份究竟是谁。
在《红楼梦》一书中,贾珍和儿子为了秦可卿的丧礼竭尽全力,不惜重金,堪称奢华无比。为其停灵长达七七四十九日,甚至请来了300多位僧人主持法事。特别是秦可卿的棺材,材质为樯木,极为坚固,被形容为“万年不坏”,且棺底厚达八寸,纹理如槟榔,敲之发出如金玉般的声音,原本为某位亲王所准备。可惜因一些原因,这副棺材最终没有使用,但却彰显了古代贵族对丧葬礼仪的极致重视。
同样地,贵州遵义出土的古墓中,棺椁虽然是木制的,但同样不失其尊贵。像杨氏土司家族这样的地方豪族,在民间对于“办白事”的讲究和重视程度也非常高。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各异,仪式繁琐,且与亡者家庭的财富状况息息相关。随着社会的演变,思想观念不断变化,有人认为奢华的丧葬是一种陋习,但也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。不过,不论如何,丧葬文化早已深深嵌入了历史的脉络,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态度。
2013年4月,遵义有关部门请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对“挨河古墓”的发掘,水库建成后,这座墓葬将无法再见天日,损失将不可逆。考古专家在初步勘察后就认定,这座古墓的规格非同寻常,墓主定非普通百姓。经专业考古队发掘后,结果揭晓:这是播州杨氏第21世家主杨铿与其夫人的合葬墓。
播州,最早建立于唐朝贞观年间(639年),辖区包括今天的遵义及周边的多个地区,幅员辽阔。提到播州,必须提到杨氏家族。杨氏家族自唐代以来,历经了725年的统治,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最终被朝廷灭除。这个家族的历史几乎与周朝的历史寿命相当,堪称“世家”。而杨端则是这个家族的开创者,他为恢复播州立下赫赫战功,在大唐衰落时成功将播州从南诏之手夺回,建立了杨氏土司政权。
杨端的继承者杨价,带领播州杨氏迎来了鼎盛时期,被后人称为“播州盛世”。杨铿则是杨氏的第21代家主。墓志铭记载了杨铿家族的光辉历史,其中提到他曾被封为“威灵英烈侯”。播州杨氏的墓葬四周被“石墙”围绕,建筑结构坚固且特殊,这种石墙宽2米,四周一圈长达442米,比标准跑道还要长。考古人员按照“风水”定式,对墓中心进行了发掘,发现了两座相同的墓室,大小约为8.5米长、6米宽,并由2米宽的土隔梁相隔,整个墓室和墓道的面积超过360平方米。
在墓葬中,考古队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、弓箭和其他武器物品。尤其让专家兴奋的是,他们从墓中发现了象征杨家家主身份的“银执壶”和“金杯金盏”,这些器物的风格与南宋时期相符,进一步证明了墓主的身份。同时,一件刻有“乙卯田都统司公用”字样的银烛台,确定了墓主的身份为南宋的杨价。他的妻子是来自水西的田氏,而“都统司”则是杨价所担任的高级职务,负责统领军队抗击蒙军入侵。
杨价的墓葬被发掘出许多珍贵的文物,包含南宋时期的金银玉器,这也是贵州地区首次发现南宋金银器物,具有重大历史价值。遗憾的是,随着年代的久远,棺材和随葬品已遭到严重腐蚀,但考古队通过细致入微的保护,尽可能保留了文物的原貌。队员们使用竹签等工具轻柔地清理文物,避免了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害。
杨价是个极具文治武功的儒将,不仅在军事上屡立战功,也致力于推动地方文化教育,争取将播州纳入科举体系。南宋末年,面对蒙古的铁骑入侵,杨价带领军队多次击败蒙军,捍卫了西南的安宁。直到去世前,他都未曾向敌人低头。
杨价去世后,其子杨文继承其遗志,继续为抗击蒙古出力,并在战略要地龙岩山修建古堡以防外敌侵扰。杨价一生致力于捍卫家族与国家的尊严,其墓葬的发掘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,揭示了一个家族如何在乱世中坚守并繁荣。
然而,古墓的盗掘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界和文物保护部门。盗墓者为了一时的利益,往往破坏了珍贵的文化遗产。古代墓葬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保护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世界门户官网,在线网上配资平台,线下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